【影音】認床怎麼辦?5個助眠小方法!讓你好眠
什麼是認床?為什麼在外睡不好?
認床,是指人在換了新環境、新床鋪後,無法像在熟悉的家中一樣輕鬆入睡。即使飯店看起來舒適、親友家也很安靜,卻總是輾轉難眠,甚至半夜醒來多次。
這種睡眠障礙現象很常見,也會明顯影響隔天的行程、工作效率與心情。無論是出差、旅遊、探親或是返鄉,睡不好都會讓人感到疲憊,甚至提早結束行程。
分享5個有效改善認床的小方法,幫助自己在外過夜也能安心入眠、精神飽滿地迎接隔天行程。
5個改善認床的方法
1.自備睡眠工具,打造熟悉感
攜帶自己習慣的枕頭、眼罩或耳塞,可以大幅提升睡眠的安全感與舒適度。熟悉的氣味與觸感,能讓大腦更快辨識「這是可以放鬆的環境」,進而減少焦慮感、提高入睡速度。
2.檢查床墊與寢具品質
入住飯店或親友家時,記得觀察床墊是否過硬或不平,床單是否乾淨柔軟。若發現不適,可適時向飯店要求更換床墊墊層、加毯子,或自備一層床罩增加舒適度。
3.調整室內溫度,創造理想環境
每個人對溫度的感受不同,有人怕冷、有人怕熱。睡前請調整空調或準備額外的毛毯,讓室內保持在妳最舒服的溫度區間(約18~22度),有助於自然進入深層睡眠。
4.降低噪音干擾
陌生環境的聲音(樓上腳步聲、交通噪音、親戚的打呼聲)都可能影響入睡。可準備耳塞或白噪音機,在旅途中創造一個安靜的小宇宙,讓身心進入放鬆狀態。
5.維持在家的睡前儀式
睡前30分鐘內進行固定的放鬆流程,例如:深呼吸、泡腳、伸展、冥想或靜靜滑一下日記App。這些儀式能幫助自律神經從興奮的交感神經,轉為副交感神經優勢,有助於放鬆並順利入睡。
認床其實是大腦的「自我保護機制」
有趣的是,根據睡眠研究指出,人在陌生環境時,大腦有一部分會保持警覺狀態,這是演化而來的保護機制,幫助我們在不熟悉的地方察覺危險。
也因此,認床不是自身太敏感,而是大腦太認真在保護你。而只要透過以上這些方法,讓「外宿環境變得更熟悉可控」,大腦就能卸下警戒,讓睡眠自然回穩。
帶著熟悉感出門,認床不再是困擾
不論是為了工作出差、年節返鄉、旅遊度假,都值得一場高品質的睡眠。記得出門時,帶上那些讓感覺安全的小物品,建立自己的睡眠儀式感,你會發現:即使人在他鄉,也能睡得安穩。